一个国家的未来是要依赖青少年,青少年的未来则有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背景所影响)
因此“学校”在许多人眼里,原本是一个学生接受知识改变命运的场所与平台.人们常常都说读书是成本最小的、可以改变普通人命运的道路,所以不但是对于国家的未来以及个人的前途,学校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机构

我们在列宁—阿尔都塞的“学校机器理论”1,不难看出,学校是阶级产生的地方,也就是说,学校是一个阶级再生的场所,由此也可以上升到社会和国家,社会上各个组成的部分都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当下,教育资源不断私有化,垄断2

有钱人上好学校,没钱人只能被学校挑选,无产阶级等阶层的子女最后只能上那些教育资源、环境氛围对比那些资产阶级的顶级公立、私立学校或者特权阶级才能上的学校较差些的学校,如果刚好又是那种贫困地区,生源质量也不行(生源质量的高低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家庭教育),资产阶级以上的子女可以挑选教育资源较好的学校并且将资产阶级的子女集中在这些学校3,(曾经的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奴役了无产阶级)

此外,划片上学而产生的“学区房”间接性代表了小资以上阶级花钱占领优势房源,实现了用钱换取优质教育的目的,也可以用于“压榨”想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无产阶级,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部分人反对将美术、音乐等艺术课学科作为衡量分数的标准,因为资产阶级的儿女早就在小时候可能就学过钢琴、小提琴,这些可以用钱砸出来,花高价上艺术班甚至有名的老师。而有些无产阶级家庭别说钢琴,光是高昂的学费、钢琴的价格等各种因素就令人望而却步,更别说那些高档的颜料,或者乐器这些了。这样做只会让资产阶级用钱换教育质量特权以巩固自身地位实现阶级固化的可乘之机

所以,贫困或居住在经济落后城市的家庭,无法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又无法支付高额的学费,低阶层的压力,会给孤陋寡闻或多子的家庭给予打击,又影响社会教育资源的平衡。换句话说,普通家庭升学率降级,辍学率升高,加速了社会的阶级分化,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五代已经不再灵验,或者说,它本身就没有灵验过


  1. 阿尔都塞教育意识形态之一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althusser/mia-chinese-althusser-197004.htm
  2. 尤其是8、90年代的大城市、重点城市,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学校,公务员子女、大院子女就读自己的学校,工人读工人的,部队也有自己学校,这些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经费各有千秋甚至天壤地别造成了这也就直接造成了现在的不同阶级分化,社会角色
  3. 例如国内的XX教育集团的那些学校,这些学校占用了省内的很多师资力量和资源,导致及其旗下学校的学费并不是一般人承受的起的,且教职工中也有不少是资产、特权阶级,此外还有很多私立的或者XX教育集团旗下的学校同理